|
【搬砖】南海为工人文艺爱好者创作提供阳光土壤 |
【banzhuan】2020-7-16发表: 南海为工人文艺爱好者创作提供阳光土壤 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陈焯莹报道:近日,青年作家苟文彬纪实长篇小说《大民大国》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佛山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蓝本进行创作,自出版以来得到热烈反响。当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 南海为工人文艺爱好者创作提供阳光土壤珠江时报记者洪晓诗 陈焯莹报道:近日,青年作家苟文彬纪实长篇小说《大民大国》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小说以佛山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蓝本进行创作,自出版以来得到热烈反响。当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提升,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和产业工人参与到文艺创作中,苟文彬便是其中一员。 近日召开的全市文联大会提出,要给予广大爱好文艺的务工人员一个展示空间,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南海是制造业强区,数以十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南海工作、生活,其中不乏有一定文艺造诣的人。 南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特质给予了他们丰富的创作土壤。 基层文艺土壤更肥沃 苟文彬来到南海已有21个年头,先后做过车间工人、仓库主管、报社记者、公关部经理、董事长助理、董事会秘书……期间他一直笔耕不辍,创作出多部长篇报告文学及小说作品。苟文彬介绍,自己的作品主要以现场写作为特色,都是来自于工作、生活经历,主要关注产业一线群体,包括产业工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等。 苟文彬表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成长,得益于南海的文学艺术氛围以及相关部门对新人的鼓励。“南海对文艺创作有很多扶持政策,同时,南海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城市,只要你是金子,总能让你发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李紫玉原本是一名打工者,在南海她开启追梦人生,成了画院专职画家。“这些年感受到南海对于文化的重视和对文艺工作者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例如举办相关的公益培训班和采风活动,邀请名师名家前来指导,让大家在学习实践中得到成长。”李紫玉说,南海有着开放和包容的胸怀,令外来务工人员中的艺术爱好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南海将文艺创作作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海区文联主席吴彪华表示,南海从文艺创作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推动文艺发展。南海浓郁的文化氛围及肥沃的文艺土壤激励着外来务工人员及产业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文艺创作中。 产业工人文学崭露头角 作为制造业强区,南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和产业工人众多,他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涌现出一大批充满理想、富有才华、热爱文学艺术的产业工人文艺爱好者,催生出一大批优秀产业工人文艺作品。其中,产业工人文学创作别具代表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南海不遗余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学基地,深入企业开展文学创作培训、举办产业工人文学比赛、产业工人文学作品朗诵会、出版《匠心文意——南海产业工人文学作品集》,活跃地方文学氛围,提高产业工人文艺爱好者的整体创作水平。王春生的短篇小说、李逸轩的长篇小说、孔令建的散文、王力的行业评论、王向阳的散文,以及苟文彬的长篇报告文学和小说……经过多年来“土壤”和“阳光”的培育,产业工人文学成为南海文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了让南海产业工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有自己的“家”,2017年,南海作协产业工人作家分会应运而生。经过近3年的发展,产业工人作家、文学爱好者群体逐渐扩大。 南海的产业工人文学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南海作协产业工人作家分会会长苟文彬坦言,薄弱环节就是还没有形成“群狼效应”,与深圳、东莞的创作队伍相比,南海还没有领军人物。“我们的短板比较明显,文学创作到一定层次还是需要讲求写作技巧,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给谁看,都要进行策划或规划,但我们缺乏这些经验。”苟文彬认为,接下来可通过立足特色、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促使南海产业工人文学上新台阶。 搭建平台促进文艺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在城市,为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吴彪华表示,南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及产业工人当中,有不少是文艺爱好者,大家把业余精力投入到文艺创作上,一方面,丰富了这一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了新时期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也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然而,政府和社会又该如何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及产业工人对文学艺术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呢? 李紫玉曾走进南海企业举办工笔画分享会,与企业的职工书 画爱好者切磋技艺、交流书画心得。活动气氛活跃,书画爱好者们虚心向老师请教,收获满满。李紫玉建议,政府或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艺术家和商会、企业、公司、工厂等组织举办艺术讲座、艺术现场互动(如现场笔会、作品观摩)、展览等活动,满足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南海积极构筑文艺创作交流平台,营造文艺创作的优越环境,为外来务工人员及产业工人提供展示平台和园地,鼓励大家提高艺术造诣。”吴彪华表示,南海区文联不仅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之家,还要打造成为文艺爱好者之家。接下将继续把文化送进企业,把文艺知识送到基层,通过展演、培训班、分享会、采风活动等,让更多文艺爱好者有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人物故事 张喜洋 为产业工人搭建创作平台 一杯牛奶,一份五谷杂粮,开启了张喜洋一整天的“搬砖”生活。空闲之余,他还热衷把自己逗趣的一面搬上抖音平台,让更多人看到外来务工者积极向上的一面。 “我不在乎吃和穿,但很在意精神方面的满足。”张喜洋喜欢创作散文、诗歌、小小说。“毫不夸张地说,文学是我的命根子。”早在20世纪90年代,来自四川的张喜洋就南下广东打工,辗转漂泊东莞、深圳、中山等地,干过杂工、领班、车间组长、课长、人事经理等,也曾在禅城和南海的大沥、里水、官窑等地打工,但最后选择留在了丹灶,“我就想扎根在这里。”爱好文学的张喜洋在中山大学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专业化、系统化学习之后,他的文学功底得到了加强,并当上了媒体记者。 产业工人需要学习的平台,更需要有组织来引导他们。于是,2012年,张喜洋发起注册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公益性镇级“作家协会”。先后举办多个产业工人文学大赛,大大激发广大产业工人及其后代的文学创作热情。 叶光荣 设诗歌奖鼓励工人创作 五年前,打工诗人叶光荣做了一件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每年拿出5000元,设立叶光荣诗歌奖,并承诺持续20年。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推迟了评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评选会在下半年启动。 “由于家境困难,我读完初二便辍学了,随之开始在外漂泊的岁月。”1995年,叶光荣来到广州打工。1998年,叶光荣随叔叔辗转到佛山,开起了旅游大巴,后来又成了一名校车司机。 2006年,一次偶然机会,埋藏在他心底多年的创作梦被重新燃起,诗歌创作灵感一发不可收拾。“因为之前生活四处漂泊,我更加珍惜现在安稳的日子。”他爱好“日常化”写作,喜欢写身边人身边事,写平凡的流金岁月,写生活的家长里短,也写自信、快乐、忧伤。 “这个社会不仅需要金钱、物质,更需要多一些诗情画意,多一些灵魂的文化滋养。”叶光荣还不忘鼓励更多的产业工人爱诗,爱生活,不要轻易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2015年,他以自己的名义设立诗歌奖,“我的诗写得一般,但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能力,鼓励更多打工诗人追求梦想、坚持诗歌创作。”“面朝南海,春暖花开”,在南海生活了20多年的叶光荣,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本土丰富的文化知识营养,不断靠近并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 杨祖益 学摄影记录好人好事 杨祖益是一位外来务工者,目前在狮山镇罗村乐安科华产业园乐城警企联防室工作。 “我喜欢看报纸,2015年,偶然看到《罗村社区报》刊发广泛吸纳产业工人记者团成员的信息。”杨祖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到自己平日下班没事做,倒不如学习如何写新闻。报名之后被成功录取,杨祖益清晰记得,第一次参加社区报组织的采风活动,回来后主办方让大家写一条新闻稿,他的作品被选登在《狮山树本周报》和《罗村社区报》上,这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此后,他主动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把正能量故事记录下来,并积极向社区报投稿。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变化,更侧重图片、短视频等宣传手法。杨祖益对拍摄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每次参加活动,他都喜欢用手机拍视频,回家剪辑加工,并上传到优酷、腾讯和人民网旗下的“人民视频”等网络平台。他拍摄的主题,既有当地的非遗文化展示,也有好人好事宣传。当拍摄技术“进阶”到一定程度,杨祖益还积极参与全区的短视频大赛,其中,作品《益行益善快乐相伴》荣获南海区慈善会短视频抖音大赛优秀奖,还有作品获南海区义工联“抖音志愿红”抖音短视频大赛三等奖。 (【banzhuan】更新:2020/7/16 8:09:49)
随着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人果断回老家自己建起房屋,还别说农村自建的房屋不比城市的差,无论是空间还是价格都占优势。那么,120平米三层农村自建房多少钱?农村自建房怎样省钱?接下来我们跟着小编一起 >> |